百合
(1)李某某,女,26岁,护士。1978年来,经常原因不明头痛,失眠,夜难入睡,睡则多梦。曾多次服中西药物治疗,效果不显,身体渐弱,影响工作和学习。笔者用百会穴,与皮肤呈15°角,向后进针2寸,深达帽状腱膜,有针感后,行大幅度捻转术,至全头部出现沉胀感,如压重物后,留针12小时,患者当夜入睡安然。每天1次,10次治愈。[张信.中医函授通讯.1983,(1):40.]
(2)陈某,女,52岁,工人。1984年10月13日初诊。患者因疲劳过度,忽寐忽醒,甚则彻夜不眠3个多月,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2~3个小时,同时伴有四肢倦怠、头晕、心烦、口微渴、不欲食等症。其脉虚弱,舌淡苔白,诊为失眠,证属气血亏损。取穴:百会,施以直接灸,灸壮如黄豆大。灸至10壮时局部开始发热,至32壮时热感沿督脉向前传至印堂穴处,40壮时头部发沉,约10cm×10cm一片如压重物,同时颈部酸困,左耳发响。灸后半小时头部热沉感渐消,自觉头脑清楚,当晚即能安睡4小时。四诊后每晚能熟睡6小时,头晕、心烦、口渴消失,饮食增进,精力充沛而愈。[郝少杰陕西中医,1985,6(9):416.]
【资料图】
大陵 鞠某,男,商人。于2000年6月7日就诊。患者自2年前与妻子离异后开始出现失眠,夜醒来3~5次,每夜只能睡3~4小时,并有多梦、心慌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,曾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。查体:脉沉细,舌质淡,无苔。诊断为神经衰弱,失眠穴(大陵穴)针刺,用泻法,留针25分钟后,配用夹脊穴拔罐,经此法治疗8次后,患者睡眠已增至7小时以上,偶尔夜里醒1~2次,但很快就能再次入睡。1个月后电话随访睡眠正常。
治疗方法:取失眠穴(大陵穴)常规消毒后,用2寸毫针以45°角斜向掌心刺入0.5~1寸,行捻转手法或提插手法,使针感传至指尖处,留针30分钟,每5分钟行针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对一些严重失眠者,除了针刺失眠穴之外,还可以在后背的夹脊穴,即第1胸椎至第5腰椎,各椎体棘突下旁开0.5寸处,涂以少许润滑油后拔火罐,并沿着两侧夹脊穴上下移动行走罐,直至沿线皮肤出现瘀血紫斑时停止治疗。[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:58.]
大椎
张某某,男,47岁。1987年3月1日初诊。失眠2年余,起病劳虑过度,开始出现多梦易醒健忘,久之头晕头痛,近月余病情加重服药不奏效,彻夜不眠,心悸、肢倦神疲,饮食无味。面色少华,舌淡苔薄、脉细弱,精神萎靡,血压13.3/9.31kPa(100/70mmHg)。
取大椎穴用下法治疗,当时患者躺在床上即入睡, 醒后自觉全身轻松,头脑清楚。次日来诊,诉说昨日针后午睡3个多小时,晚饭后又有睡意,从晚8时一直睡到天明,头痛头晕基本消失。为了巩固疗效,连针3次痊愈。经随访2年来保持良好,再未复发。
治疗方法:用28号2寸毫针,令患者坐位,头略向前低,针尖向上斜刺1~1.5寸,当患者有针感顺脊椎向下时用捻转补泻法的补法将针柄向前推几下,然后提起针向左横刺,感向左肩部放散时,再将针提起到天部向右侧横刺,针感到右肩时,将针提到原位,轻捻出针,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。这时患者感到背部发热舒适。以思虑伤脾、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针刺大椎穴效果好。[单穴治病选萃:348.]
风池
沈某,女,56岁,退休教师。因失眠、多梦、胸闷等3年余,于1996年2月26日就诊。检查:面色苍白,精神欠佳血压13.30/7.98kPa(100/60mmHg),脉细数,苔薄白。诊断为失眠症,取失眠穴(双侧)配内关穴针刺,经治疗2次后,自觉胸闷、多梦、乏力有所好转;5次后失眠明显好转,一夜可睡5~6小时;11次后,睡眠已增至7小时以上,临床治愈。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。
治疗方法:取失眠穴(风池穴)常规消毒后,用3寸毫针斜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2寸左右,行捻转手法半分钟左右,待局部产生难以忍受的酸胀感时留针30分钟,每5分钟行针1次,隔日或3日治疗1次,12次为1个疗程。轻症取一侧穴位,重症取两侧穴位。注意失眠穴不宜深刺,以免伤及脑神经。[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:59.]
三间
李某某,男,45岁。1984年5月10日就诊。主诉:失眠已3年余。患者不寐胸闷,仅能睡1小时左右,精神反觉兴奋,纳呆,有嗳气,舌淡苔薄脉细弦。此乃为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之症,拟和胃安中法治之。针刺三间穴以轻缓提插法,使针刺感觉传导至掌心。隔日针1次,3次之后始逐步奏效针刺10次,胃和阳通气调中畅,睡眠明显好转。
治疗方法:近10年来还运用本穴治疗失眠症,催眠效果甚好。在留针20分钟过程中,必须经常进行轻缓的提插手法,使掌心有胀酸感,每日针1次,一般3~4次就能改善睡眠状态。[单穴治病选萃:24.]
上星
叶某某,女,54岁,2003年8月10日初诊。患失眠症10余年,每天只睡3小时左右,多梦易醒、精神倦怠,时有心悸。舌淡,苔薄白,脉沉细而弱。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,治以补气养血。取以直径0.3mm,长75mm毫针从上星穴沿皮透刺至百会穴,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lmin。然后留针40min,中途上星透百会再行手法1次。
次日来诊,患者自诉一觉睡了5个小时。效不更方,以此方治疗2个疗程(20天),患者睡眠质量大为改观。[刘宝芳.针灸临床杂志.2007,23(5):38-39.]
神门
案1:李某,男,29岁。1981年5月24日就诊。半个月前工作紧张且精神创伤而突发失眠,日渐加重,服安眠镇静类药物仅能浅睡2~3小时,醒后头晕胁胀,自觉紧张,口咽干,近夜通宵不寐。查:面目赤,倦容,唇干,舌红少津,苔薄黄,脉弦数。诊断:单纯失眠症。治疗经过:取卧位,如法针神门,留针时有睡意,30分钟后起针。当夜未服药自然入睡,7小时醒后解乏,头晕消失。共针2次治愈,月后随访。睡眠正常。
治疗方法:用1寸毫针刺入6~7分,行捻转兼提插,产生酸、麻或触电感传至肘或小指为宜。刺入皮下后,治虚证针尖偏向掌,治实证针尖偏向肘。留针30分钟。亦可用艾条睡前作温灸。
按语:本病例系情志不畅心神不安,故睡卧不宁。针刺神门穴能清心宁神,而获愈。针灸神门穴治疗84例单纯性失眠(失眠1周以上,不伴有其他疾病,主要表现入睡难、睡眠短、多梦、早醒),治愈76例,有效3例,无效5例。[单穴治病选萃:104.]
案2:男,36岁。睡眠不好已数月,胃院部胀气不舒服,干呕,大便不畅。脉弦滑,舌苔白腻。治疗方法:在神门、行间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,梅花针在头部循经弹刺。火罐拔吸足三里、大椎、中脘、肾俞穴各10分钟。另外,早服保和丸,晚服香砂养胃丸,半月后痊愈。[刘少林《中国民间刺血术》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4]
天柱
申某某,女,28岁。主诉:失眠2年。患者1955年5月因剖宫产时失血过多,连续7天未睡。口服镇静安眠药及睡联疗法1个月,无效,故来就诊。检查:面色及眼睑苍白,口唇淡而无泽,皮肤粗糙,血压10.64/5.32kPa(80/40mmHg),脉搏100次/分。血色素58,红细胞320万,白细胞4300,白细胞分类:中性54%,淋巴36%,单核10%。舌淡,苔净,脉细弱。诊断:失眠,贫血。
治疗取天柱穴捻转进针,施以补法,出针后施灸30分钟,每日1次。第1次治疗后,患者回家2小时后入睡。第2次治疗,施灸10分钟患者即入睡,连续针灸12次,睡眠基本正常。半年后复查;面色红润,舌淡红,苔净,脉细缓,血色素12,红细胞480万,白细胞 8200,白细胞分类:中性63%,淋巴34%,单核3%。诸症皆除。
治疗方法:左手食指固定穴位,右手持针,捻转进针1.5寸,提插寻找肢麻电感,施用补法,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搓捻,反复3次,每次提插搓捻各9次,闭针孔起针。续用艾条在天柱穴施艾30分钟。用天柱穴治疗气血两亏型失眠取得满意疗效。[单穴治病选萃:135.]
至阳
赵某某,男,32岁。诉因婚姻困扰,1年来白天困乏,夜不能眠,食欲甚差,每以烟酒代饭。舌胖,苔垢微黑,脉沉弦,任、督二脉有多处压痛。辨证:思虑伤脾、气化不利,水火不济,阴阳失调。治以通阳运脾,调理气机。穴取至阳,注射当归液2ml。当夜即得安睡,共治6次而愈。[张世雄.中医杂志.1991,32(12):52.]
睡眠
冯某某,女,48岁。高血压病史 10余年,血压在23.94~26.60/13.30~15.96kPa(180~200/100~120mmHg)之间,经常头晕。1977年11月2日因脑出血,说话不清,左侧肢体瘫痪,入某某医院治疗。患者失眠,经服地西泮、苯巴比妥钠、司可巴比妥钠、安眠酮和注射氯丙嗪等,仍不能入睡,烦躁不安,与医生争吵。12月6日邀余会诊治疗,见其烦躁易怒,头晕头痛,目赤耳鸣,口苦,流涎,左侧半身不遂,舌苔薄黄,脉弦数,一派肝火上扰之证,当即用28号1寸毫针针刺双睡眠穴(定位解剖:手背第1、2掌骨之间、合谷穴和三间穴连线中点处,手阳明大肠经上),行泻法1分半钟出针,当晚熟睡,直到8日晨方醒来,失眠得愈。
治疗方法:用1寸毫针捻转进针,可刺0.5~0.8寸。心脾两虚者用毫针行补法、轻刺激,1~2分钟后出针;肝火上扰或胃腑不和等实证用较粗毫针,行泻法,重刺激,留针时间可稍长些。以睡前针刺为宜。近15年来运用此穴治疗顽固性失眠50余例,每日针1次,一般1~2次,重者4~5次即愈。[单穴治病选萃:479.]
耳尖
男21例,女36例;年龄最大者55岁,最小者18岁;病程最长21年,最短1周;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、头痛,易疲劳等伴随症状。治疗方法:将患者一侧耳郭搓红,消毒耳尖,用三棱针耳尖点刺,挤出4~5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。每周2次,左右耳轮交换。
伴阴虚火旺者加耳穴神门压籽;伴心慌心跳者加耳穴神门、心、十二指肠压籽;伴肝气不舒者加耳穴胆、肝、皮质下压籽;伴脾胃失调者加耳穴脾、胃、十二指肠压籽。结果:痊愈39例,好转12例;总有效率为89.4%。[曾卫峰《中国针灸》1989(3)077
肩胛部和膀胱经第一侧线
男30例,女46例;年龄18~52岁。病程最短17天,最长20年。治疗方法:双肩胛部和膀胱经在背部的第一侧线,重点叩击第一侧线上的敏感点,结节和条索状物,即阳性反应点或阳性反应物。
根据患者体质采用轻、中、重3种不同叩击手法,阳性反应点和阳性反应物亦用重手法叩击。沿肩胛冈由外向内叩击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,再沿膀胱经的第一侧线由上向下叩击,每一叩击之间的距离为1~2cm,反复叩击5分钟,以皮肤潮红为度。对于实证亦可叩至皮肤微出血。每天1次,10次为1疗程。结果:痊愈54例.有效22例。[秦爱国《中国针灸》1996(12)46)]
耳针
邢某,48岁。患神经衰弱已20年左右,长期以来彻夜不眠,偶尔能睡3~4个小时,白天头昏脑涨。20年来患者安眠药不离身,记忆力减退,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。治疗方法:耳针,取穴心、肾、皮质下、神门、耳尖放血。
患者经过第1次针刺后就产生了睡意,治疗第2次时,当晚睡了4~5个小时,针刺了2个疗程后,每晚能入睡6~7个小时,白天工作能胜任,头昏脑涨等症状都已消失。[南京部队编写组 《耳针》]
太阳
男,26岁。因工作不顺心及家庭不睦,情志不遂,出现夜间失眠,头昏脑涨,耳内鸣响,咽部异物感,吐之不出,吞之不下。用中药治疗1月余,症状未能缓解。
查体:精神抑郁,萎靡不振,咽部不充血,舌苔薄黄,舌质淡紫,脉弦细。治疗方法:刺血取穴太阳刺出血。10天后二诊:头昏耳鸣显著减轻,睡眠有很大好转,自感头脑清醒,眼睛明亮,仅有咽部梗阻似蚁行。予:刺廉泉穴、足三里穴出血。效果:患者第2次刺血后诸症消失。[郑佩等《刺血医镜》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]
【完】
李医生,执业中医师,出身于中医世家。曾跟师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,周衡教授,王建玲教授,民间中医张升健老师。善于针药并施。擅长治疗肝胃病,心脑血管系统,情志病,皮肤病,月经病,更年期综合症,失眠,干燥症等。
擅长但不限于治疗以下病症:
消化系统:胃痛,胃胀,胃部堵塞,胃酸过多,反流性胃炎,胃怕冷,胃下垂,腹痛,腹胀,腹泻,口臭,积食,便秘,脂肪肝。
心脑血管系统:脑中风,动脉粥样硬化,高血脂,冠心病,早搏等。
情志问题:焦虑症,亢奋,抑郁等。
皮肤问题:风疹,痤疮,糖尿病并发性坏疽。
月经病:月经提前,月经推后,崩漏,闭经,痛经,不孕,子宫下垂,输卵管堵塞。
五官问题:腺样体肥大,眼睛干燥症,慢性鼻炎,眼皮跳动。
各类痛症:颈肩腰腿痛,坐骨神经痛,牙痛,痛风,带状疱疹痛,顽固性头痛等。
其他方面:失眠,嗜睡,虚汗,头晕,肾结石,怕冷,水肿,甲状腺肿痛,甲状腺肿大,肌肉跳动。
呼吸系统:咳嗽,肺结节。
关键词: